《因為我熱愛,所以我在意》
有一天, 有一位教練跟我說「Jimmy, 你對於教練的要求會不會太高了? 哪個人一開始就是很厲害的? 照你的要求,全世界剩不到幾個可以當教練的了!」
其實,不是我對於教練的要求太高,而是教練對於自我的要求不是很明確, 以至於有太多的人對於本身的工作沒有一個清楚與明白的定位
我認為:
一個教練需要有專業證照. 你是否可以當教練不是自己說了算,而需要經過學習以後,通過有公信力的考核, 當然每一種考試都沒有辦法很精確的評估一個教練的素質,但至少它是一個最基礎的參考. 通過了證照考試絕不能代表你就是一位優秀的教練, 但這應該是入行的最低標. 就如同考過駕照不代表你就是一位好駕駛, 但沒駕照如何讓人相信你是會開車的?
再來,一個教練需要有訓練的習慣. 首先, 我們要以身作則, 當我們不斷對於客戶強調訓練的重要性時, 也落實在我們自己身上. 以貌取人是人之常情, 面對一位潛在客戶,在面對面溝通之前, 對方評斷教練的標準就是看教練的外型. 也許教練不需要非常浮誇的肌肉,但至少不會凸著一個大肚子,或是瘦得跟掃把一樣...
另外一點,教練如果落實訓練,就有足夠的能力在教學的時候做完美的示範. 絕大多數人的學習是來自於視覺與模仿, 我們不斷的提升自己的運動技巧,就是希望可以展現100%的演示
接下來, 上課時需要專注,並且詳實紀錄. 有多少教練兩手空空如也的? 沒有紀錄,就表示課程沒有事先規劃, 如果沒有事先規劃, 就意味著臨場發揮... 那麼一堂課幾百幾千塊的價值又在哪裡? 而且有紀錄,時不時就可以拿出來跟會員回顧與檢討, 這對於會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不斷的告訴自己我們是服務業, 要幫助會員達成健身目標,但卻偏偏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 上課一半人突然不見去談單叫做服務嗎? 一邊上課一邊趁會員不注意的時候滑手機叫做服務嗎? 只因為人家不繼續跟你買課,你就貼人家標籤, 愛約不約課,甚至丟給別的教練,也叫做服務嗎?
是的,上述這些鳥事情我曾經都做過, 所以現在想起來,對於當時的會員非常抱歉... 有部分會員可能不好意思表達,有部分會員可能不在乎,但也有會員直接跟我表達過不滿(這我真心感謝)
沒有錯, 假如身在商業健身房裡面,很多時候會身不由己, 但是至少我們心裡面還是要有一個清楚的方向, 如何盡力把我們應當的工作做好
我也希望,培養會員選擇教練的能力, 買課前了解一下這位教練的狀況, 例如從旁偷看(觀察)他與其他會員的上課方式, 問一下他的資格與專長...
「你的專長是什麼?」
「按摩」
「你受過專業按摩訓練嗎」
「有,我偶爾會去做油壓」
「花惹發..」
我從高中開始接觸武術,我一直知道技擊是一門很專項的運動,需要長久時間的磨練. 那時除了公司送我去香港受訓,我仍嫌不夠,除了跟公司另外幾位拳擊專長的教練買課之外,我還連續好幾個月來回騎一個小時的車,到拳擊館拜師,上一個小時的訓練課以後,再飆回公司打上班卡. 現在一般的拳擊健身認證課程是一個選擇, 但那不是我理想中所追求的拳擊運動.. 回過來看看現在教練很多的”專長”都不知道打哪來的..
人家說”情人的眼中容不下一個沙粒”, 對我來說也是這樣. 因為我很喜歡這個產業,所以我不希望新加入的教練不斷的犯我之前犯過的錯誤! 的確,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我們也不可能每一天的狀態都是百分百(所以過去假如你上過我的培訓,覺得我表現不佳的,我也非常抱歉!),可是不論如何,我也都還在學習, 希望的是不要辜負會員對我們的期望
很多人說,可以從零開始,一邊做一邊學, 可是這一句話敢說給會員聽嗎? 教練對自己的要求與會員對教練的要求似乎一直是兩條平行線...
雖然我現在主要工作是培訓,但是到外面,我一律自我介紹為教練,假如我不跟大家站在一起,我就沒辦法跟大家一起往前走!
一個教練一開始絕對不會很厲害,但也不應該一無所有! 任何的旅程都需要一個起點,而這趟路能夠走多遠,就看你在上路之前做的準備! 希望這一條精彩的路途,不會遺漏到任何人!